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HTML】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EndNote】   【RefMan】   【BibTex】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次   下载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苏里格气田苏6区块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次生孔隙成因探讨
毕明威1,陈世悦1,周兆华2,刘金1,郑国强2,张满郎2
(1.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 065007)
摘要:
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能谱分析、包裹体测温及拉曼光谱分析等方法,对苏里格气田苏6区块下石盒子组8段储层的孔隙发育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储层残余原生粒间孔占现今孔隙的3.0%,次生孔隙中溶蚀孔隙占67.5%,黏土矿物晶间孔占29.5%;储层次生孔隙的形成主要经历两期溶蚀作用,Ⅰ期溶蚀为酸性环境下长石、岩屑等的溶蚀,形成的次生孔隙多在后期成岩过程中损失,Ⅱ期溶蚀为偏碱性环境长石、高岭石等的溶蚀,形成的次生孔隙对现今储层起到主要的贡献;偏碱性环境下钾长石的溶解为高岭石的伊利石化反应提供K+,促进了高岭石的转化,而高岭石的伊利石化使得孔隙流体中K+的浓度降低,促进了长石的溶解,两者的协同反应是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原因;Ⅰ期溶蚀作用的强弱直接关系到Ⅱ期溶蚀反应的程度,Ⅰ期溶蚀反应强烈,能够保证Ⅱ期溶蚀协同反应的充分进行。
关键词:  致密砂岩储层  次生孔隙  偏碱性环境  苏里格气田
DOI:10.3969/j.issn.1673-5005.2015.01.002
分类号::TE 122.2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13-002)
Genesis of secondary pores of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in He 8th Member in Su 6 area of Sulige gas field
BI Mingwei1, CHEN Shiyue1, ZHOU Zhaohua2, LIU Jin1, ZHENG Guoqiang2, ZHANG Manlang2
(1.School of Geosciences in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Qingdao 266580, China;2. Langfang Branch, Petro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Langfang 065007, China)
Abstract:
Key words:  
版权所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Copyright©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地址: 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中国石油大学期刊社 邮编:266580 电话:0532-86983553 E-mail: journal@upc.edu.cn
本系统由: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