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HTML】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EndNote】   【RefMan】   【BibTex】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次   下载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柴东石炭系页岩微观孔隙结构与页岩气等温吸附研究
刘圣鑫1,钟建华1,马寅生2,3,尹成明2,3,刘成林2,3,李宗星2,刘选1,李勇1,刘晓光1
(1.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3.中国地质科学院页岩油气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摘要:
基于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泥页岩的孔隙结构分析,结合甲烷和二氧化碳在泥页岩中的高压等温吸附实验,对超临界条件下页岩气等温吸附特征进行研究,探讨页岩气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泥页岩具有多尺度孔隙结构,微孔比较发育,微孔比表面积对BET比表面积有较大的贡献;甲烷Langmuir吸附量随微孔比表面积或微孔体积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呈正相关性,同时受到微孔大小分布的影响;在超临界条件下,简单的Langmuir方程可近似拟合甲烷吸附的实验数据,而修改的微孔充填(Dubinin Radushkevich,D-R+K)超临界吸附模型对甲烷和二氧化碳吸附数据的拟合效果最好;吸附气可能主要以微孔充填的方式存在,而微孔为吸附气的主要储集空间。
关键词:  孔隙结构  超临界吸附  Langmuir方程  Dubinin Radushkevich方程
DOI:10.3969/j.issn.1673-5005.2015.01.005
分类号::TE 135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综合研究类项目(12120113040000-3)
Study of microscopic pore structure and adsorption isothermal of carboniferous shale, Eastern Qaidam Basin
LIU Shengxin1, ZHONG Jianhua1, MA Yinsheng2,3, YIN Chengming2,3, LIU Chenglin2,3, LI Zongxing2, LIU Xuan1, LI Yong1, LIU Xiaoguang1
(1.School of Geosciences in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Qingdao 266580, China;2.Institue of Geomechanic,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3.Key Laboratory of Shale Oil & Ga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
Key words:  
版权所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Copyright©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地址: 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中国石油大学期刊社 邮编:266580 电话:0532-86983553 E-mail: journal@upc.edu.cn
本系统由: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